日期:2025-07-04 14:44:57
公元前 209 年美林资管,阳武县户牖乡的社祭现场。一个身材高大、面容俊朗的青年正握着屠刀,有条不紊地分割祭肉。他的手法精准如尺,每一块肉都厚薄均匀、分量相等,围观的父老乡亲纷纷赞叹:“善哉,陈孺子之为宰!”
青年却突然将屠刀插入案上,目光扫过众人:“嗟乎,使平得宰天下,亦如是肉矣!”(《史记・陈丞相世家》)此言一出,众人皆惊。谁能想到,这个家徒四壁、靠兄嫂接济读书的穷书生,日后竟真的成为汉朝的开国丞相,以 “六出奇计” 扭转乾坤,堪称汉室真正的幕后支柱。
他,就是陈平。一个被历史低估的权谋大师,一个用智慧改写王朝命运的传奇人物。
从流民到谋士:乱世中的逆袭之路陈平的早年充满坎坷。他出身贫寒,与兄长陈伯相依为命。嫂子因不满他 “不视家生产”,曾当面讥讽:“亦食糠核耳。有叔如此,不如无有。”(《史记・陈丞相世家》)陈伯一气之下休了妻子,全力支持弟弟游学。这段经历让陈平早早看透人性的复杂,也练就了他隐忍深沉的性格。
展开剩余86%秦末乱世,陈平先后投奔魏王咎、项羽,但皆因直言进谏不被重用。公元前 205 年,他在项羽阵营因殷王叛楚事件险遭诛杀,最终怀揣着 “宰天下” 的抱负,只身渡河投奔刘邦。此时的刘邦正为彭城惨败而焦头烂额,却一眼相中这个 “美丈夫”,拜为都尉,令其参乘典护军。
这一任命引发轩然大波。绛侯周勃、灌婴等人公开弹劾陈平 “盗嫂受金”“反复乱臣”(《史记・陈丞相世家》)。面对刘邦的质问,陈平从容答道:“臣裸身来,不受金无以为资。诚臣计画有可采者,大王用之;使无可用者,金具在,请封输官,得请骸骨。”(《史记・陈丞相世家》)这番坦诚的表白彻底征服了刘邦,不仅厚赐陈平,更升任其为护军中尉,全权监督诸将。
六出奇计定天下:陈平的巅峰时刻第一计:黄金反间,智除亚父
公元前 204 年,刘邦被项羽围困荥阳,粮草断绝。陈平提出:“项王骨鲠之臣不过亚父、钟离眜等数人,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,行反间,间其君臣,以疑其心,项王为人意忌信谗,必内相诛。”(《史记・陈丞相世家》)刘邦立即拨付黄金四万斤,任其随意支用。
陈平用重金收买楚军将士,散布钟离眜等人 “欲与汉为一,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” 的谣言。项羽果然中计,对钟离眜等人产生猜忌。随后,陈平又导演了一场 “接待乌龙”:当项羽使者到来时,刘邦先是命人端上太牢之礼,待使者表明身份后,又故意撤换为粗劣饮食,并称 “吾以为亚父使,乃项王使!”(《史记・陈丞相世家》)使者回去添油加醋一番,项羽对范增的信任彻底崩塌。
范增悲愤交加,辞官回乡,途中背生毒疮而死。失去左膀右臂的项羽从此走向衰落,刘邦则赢得了喘息之机。
第二计:金蝉脱壳美林资管,荥阳突围
范增死后,项羽加紧攻打荥阳。陈平再次献出奇计:他让大将纪信假扮刘邦,乘天子车驾从东门出城诈降,吸引楚军主力;同时组织两千名女子从西门突围,制造混乱。刘邦则带着数十亲信,混杂在败兵之中,悄然逃离荥阳。
这一计堪称绝境中的神来之笔。当项羽发现被骗时,刘邦已安全抵达关中,重新集结兵力与项羽对峙。
第三计:蹑足封王,稳住韩信
公元前 203 年,韩信平定齐国后,派人向刘邦索要 “假齐王” 封号。刘邦勃然大怒,破口大骂:“吾困于此,旦暮望若来佐我,乃欲自立为王!”(《史记・淮阴侯列传》)陈平见状,暗中踩了刘邦一脚,附耳低语:“汉方不利,宁能禁信之王乎?不如因而立,善遇之,使自为守。不然,变生。”(《史记・陈丞相世家》)
刘邦恍然大悟,立刻改口:“大丈夫定诸侯,即为真王耳,何以假为!”(《史记・淮阴侯列传》)随即派张良前往齐国,正式册封韩信为齐王。这一计不仅稳住了韩信,还为日后垓下之战的胜利埋下了伏笔。
第四计:伪游云梦,智擒韩信
汉朝建立后,韩信被封为楚王。公元前 201 年,有人上书告发韩信谋反。刘邦问计于诸将,众人皆主张发兵征讨。陈平却冷静分析:“陛下精兵孰与楚?”“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?”(《史记・陈丞相世家》)刘邦如实回答:“不能过。”“莫及也。”
陈平于是献上 “伪游云梦” 之计:刘邦假装巡游云梦泽,召诸侯在陈地会盟。韩信不知是计,前来谒见时被当场擒获。这一计不费一兵一卒,便解除了韩信这个最大的威胁。
第五计:秘计解围,白登脱险
公元前 200 年,刘邦亲率大军征讨匈奴,却在平城白登山陷入冒顿单于的 40 万铁骑包围,七日七夜不得食。关键时刻,陈平再次出奇招:他派人带着大量财宝和一幅美人图,暗中面见单于阏氏(王后)。
使者对阏氏说:“汉有美女如云,今皇帝被困,欲献于单于。”(《史记・陈丞相世家》)阏氏担心自己失宠,于是劝说单于:“两主不相困。今得汉地,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。且汉王亦有神,单于察之。”(《史记・匈奴列传》)单于听信阏氏之言,下令打开包围圈一角,刘邦这才得以逃脱。
第六计:隐忍蓄势,诛吕安刘
刘邦死后,吕后专权,大封吕氏子弟为王。陈平表面上对吕后唯命是从,甚至故意装出一副沉迷酒色、不理政事的样子,实则暗中联络太尉周勃,积蓄力量。
公元前 180 年,吕后病逝,吕氏集团蠢蠢欲动。陈平与周勃果断发动政变,诛杀诸吕,迎立代王刘恒为汉文帝。这一计彻底铲除了威胁汉室的外戚势力,为 “文景之治” 奠定了基础。
与 “汉初三杰” 的对比:陈平为何被低估?张良是韩国贵族后裔,素有 “谋圣” 之称;萧何是沛县官吏,以忠诚和治世之才闻名;韩信则是 “功高无二,略不世出” 的军事天才。而陈平出身寒门,早年便有 “盗嫂受金” 的负面传闻,在注重出身和德行的古代,这无疑影响了他的历史评价。
张良的计策多为战略层面的长远规划,如 “长计谋平天下”“联合彭越、策反英布” 等;萧何则专注于后勤保障和国家治理;韩信的军事才能更是无人能及。而陈平的 “六出奇计” 多为临机应变的战术谋略,虽不如张良的计策宏大,但每一次都直接关系到刘邦集团的生死存亡。
刘邦在总结胜利原因时,刻意将张良、萧何、韩信列为 “三杰”,一方面是为了安抚这三位功勋卓著的大臣,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突出自己的用人之道。而陈平作为后起之秀,且多以 “奇计” 见长,刘邦对他虽信任却未给予同等的高调评价。
然而,正如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所言,陈平 “常以护军中尉从定燕王臧荼”“凡六出奇计,辄益邑,凡六益封”(《史记・陈丞相世家》),其实际功劳并不亚于 “汉初三杰”。尤其是在刘邦死后,陈平凭借高超的政治手腕,力挽狂澜,确保了刘氏江山的延续,这一点更是张良、韩信等人无法比拟的。
陈平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。他既能在战场上运筹帷幄,又能在朝堂上纵横捭阖;既能用阴谋诡计扭转战局,又能用阳谋智慧稳定国本。他的 “六出奇计”,每一条都直指人性的弱点,每一条都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智慧。
他深知在乱世中,道德和名声往往不如实际利益重要。他敢于背负 “盗嫂受金” 的骂名,敢于在吕后的淫威下隐忍蛰伏,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更宏大的目标 —— 维护汉室的稳定与延续。正如他晚年所言:“我多阴谋,是道家之所禁。吾世即废,亦已矣,终不能复起,以吾多阴祸也。”(《史记・陈丞相世家》)
公元前 178 年,陈平病逝,谥号 “献侯”。他的后代虽因犯罪失去封国,但他的名字却永远铭刻在汉朝的历史丰碑上。他用自己的一生证明:真正的英雄,未必需要站在聚光灯下,未必需要赢得世人的赞誉,只要能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,便是当之无愧的时代脊梁。
结语当我们重新审视汉朝的开国历史,会发现陈平才是那个真正撑起汉室的关键人物。他没有张良的显赫出身,没有韩信的军事威名,也没有萧何的治世之功,但他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坚韧的意志,在每一个历史的紧要关头,都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。
他的故事告诉我们:在历史的长河中美林资管,真正的英雄往往不是那些光芒万丈的人物,而是那些在幕后默默耕耘、用智慧改变命运的 “关键先生”。陈平,这个被历史低估的权谋大师,终将在时间的淬炼中,绽放出属于他的璀璨光芒。
发布于:山东省创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